腹部超音波檢查(Abdominal Echo)

2015-12-03

腹部超音波檢查(Abdominal Echo)

超音波檢查是種非侵襲性、無游離輻射的檢查,對於肝臟、膽囊、膽管、胰臟、脾臟、腎臟等器官提供良好的影像,是篩檢腹腔內結石、囊泡、腫瘤、脂肪肝、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胰臟炎或腎臟病變等的最佳利器。

腹部超音波可偵測肝臟整體變化,如肝腫大,脂肪肝,肝硬化,肝臟腫瘤,囊腫,鈣化點等等。而針對膽囊膽道系統,如膽囊結石,膽囊息肉,急慢性膽囊炎,膽道有否阻塞,有否腫瘤?都可以有相當高的檢驗效果。常被當成篩檢疾病的第一線檢查,如有疑問,再依情況安排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,或者是一些侵入性檢查,以確認病情。
腹部超音波主要目的在於檢視腹腔內各種器官是否出現異狀。由於不具放射性,包括孕婦、幼兒等都可使用。

 
脂肪肝脂肪肝是身體肝臟細胞中積聚過多的三酸甘油酯(中性脂肪)所致。當肝臟內貯存的脂肪過量,超過肝臟重量之百分之五時,稱為脂肪肝。除了少數人感覺有右上腹悶痛不適外,一般而言,脂肪肝是沒有什麼症狀的。健康檢查中約三成受檢者發現有脂肪肝,其中亦以喝酒、肥胖或營養過剩、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原因所造成最為常見。因喝酒造成之酒精性脂肪肝應該儘快戒酒,初期通常可以回復正常,以免日後造成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、肝癌等。 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代謝異常所致脂肪肝,只要針對原因予以控制即可,並不需特別的治療。然而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也是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,臨床上醫護人員亦應同時為患者作心臟血管疾病的評量參考。若患者同時有肝功能異常時,則應參考其B及C型肝炎指標作為與病毒性肝炎的鑑別診斷。


 肝囊泡

肝囊泡為常見的肝臟疾病,俗稱肝內水泡,可能為單獨一個、兩個或多發性。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的民眾當中,約有5-10% 發現有肝囊泡,年齡越大發生率似乎越高。單純性肝囊泡其內部為清澈的液體外部則為一層細胞上皮所包被,通常沒有臨床症狀、對肝臟功能鮮少影響,通常除非囊腫太大或發生少見的併發症(如出血、破裂或感染等)通常不需任何治療,只需每年定期追蹤。若為囊泡樣病灶(如囊泡形狀不規則、囊泡內有異常陰影或迴音等) 則應配合臨床症狀及其它檢查以作為診斷及治療的參考。


 肝腫瘤

可分為良性和惡性,良性如血管瘤、腺瘤等。惡性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;原發性最常見的是肝細胞癌,繼發性則為其他部位的癌症轉移到肝臟的轉移癌。

 肝內結石

國人的肝內結石主要為膽紅素鈣結石及膽固醇結石,尤以前者居多。飲食、遺傳及過去寄生蟲感染等是可能的致病原因。大多數的肝內結石患者沒有症狀,通常不需處理,必要時每年定期超音波追蹤即可。如有右上腹疼痛、發燒、畏寒、皮膚泛黃等急性膽管炎症狀時,應儘早就醫診治。

 彌漫性肝變化

或稱實質性肝變化,通常表示檢查腹部超音波時,受檢者之肝臟內回音訊號較為粗糙、不均勻。這是一種臨床意義較不明確之超音波診斷,有時難免受到檢查者主觀意識及個人經驗的影響,單靠超音波影像不足以確定診斷,應配合受檢者病史、肝炎抗原抗體檢查、肝生化功能等相關檢查方能作出適當診斷;若受檢者是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者伴隨肝功能異常,則瀰漫性肝變化可能代表慢性病毒性肝炎變化或合併纖維化;若受檢者並非是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者,也沒有肝功能異常,則瀰漫性肝變化可能是其他非病毒性肝炎、過去寄生蟲感染、非典型脂肪肝等,甚或根本沒病,臨床上若沒有任何異常通常不必處理,頂多不定期追蹤肝功能及超音波即可。

 
肝硬化

肝硬化為肝細胞慢性、不可逆性受損所引起。病理學上可見肝臟內彌漫纖維化並形成再生性結節。常由長期飲酒(酒精性肝炎),慢性B、C肝炎,或先天性肝疾患等引起。治療方式主要針對潛在病因,避免飲酒與過度之止痛藥物服用。


 膽囊息肉

膽囊息肉為常見的膽囊疾病,大多由膽固醇積聚於膽囊壁而成,少數則由腺肌瘤、腺瘤或纖維組織等所形成。膽囊息肉通常為良性,直徑多小於1公分,單一或多發性,在超音波檢查的影像呈現膽囊壁局部不規則的高迴音,不需治療,必要時每年定期追蹤即可。若息肉直徑大於1公分,在超音波檢查的影像呈同質性、底部寬廣或乳突狀隆起,需考慮腺瘤或腺癌的可能性,應安排進一步檢查來確定診斷。

 
膽結石

膽結石常於門診檢查時無意中發現,膽囊結石主要為膽紅素鈣、膽固醇等於膽囊內過度積聚而成,絕大多數結石均可藉由超音波檢查而確定診斷。大多數的膽結石患者沒有症狀,通常不需處理,必要時每年定期超音波追蹤即可。如有右上腹疼痛、發燒、畏寒、皮膚泛黃等症狀或超音波同時發現膽囊腫瘤、肝內結石、總膽管結石、慢性膽囊炎或病患有大型結石(超過二公分)等則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方式。

 
腎囊泡

常見的腎臟疾病,俗稱腎內水泡,可能呈單一或多發性,出現在單側或兩側腎臟。腎臟囊泡的原因未明,臨床上可大略區分為單純性腎囊泡、多囊腎及腎囊泡樣病灶等。單純性腎囊泡,其內部為清澈的液體外部則為一層細胞上皮所包被。在超音波檢查中單純性腎囊泡呈現圓形、內部無異常陰影或迴音、邊緣平滑鮮明之影像。單純性腎囊泡通常沒有臨床症狀,對腎臟功能鮮少影響。通常除非囊泡太大或發生少見的併發症(如出  血、破裂或感染等),民眾若檢查發現單純性腎囊泡並不需任何治療,只需每年定期追蹤。若為多囊腎或腎囊泡樣病灶(如囊泡形狀不規則、囊泡內有異常陰影或迴音等)則應配合臨床症狀及其它檢查以作為診斷及治療的參考。

 尿路結石(腎結石、輸尿管結石、膀胱結石)

從腎臟、輸尿管、膀胱到尿道,凡是有尿液經過的地方都可能發生結石。結石的原因很多且複雜,但有個基本原則即水份補充越少或排汗過多造成尿液濃縮、尿量減少,容易讓尿液中的雜質結晶滯留沉澱而形成結石。一般而言,小於0.5公分的結石若能多喝水使尿量充足,多數可以自然排出;若大於1公分則很難自行解出。當結石過大或造成絞痛症狀或有水腎發生時,應立即轉介泌尿科專科醫師接受治療。

尿路結石初期通常沒有症狀,患者之尿液檢查可能正常或出現微量血尿。一旦結石過大引起尿流阻塞,可能導致急性腎絞痛、泌尿道感染及腎衰竭。尿路結石預防重於治療,平時多喝水、少憋尿可以預防結石的發生。超音波掃描不具侵襲性,可以看出結石的大小及水腎的存在與否,必要時再配合靜脈腎盂攝影檢查進一步診斷及治療。

 
水腎

水腎是因為攝護腺肥大、尿路結石、泌尿道狹窄、泌尿道外傷或腫瘤等各種原因造成急慢性的泌尿道阻塞,導致患者腎臟與輸尿管中間銜接之腎盂、腎盞等結構擴張而成。健檢一旦發現水腎時,無論受檢者有無臨床症狀,都應進一步追蹤檢查。


 脾腫大

造成脾臟腫大的原因很多,地中海型貧血、肝硬化、瘧疾感染後、寄生蟲病、白血病、血液腫瘤疾病、澱粉樣變性、鐵質沈著病、鬱血性心臟病等皆可能造成脾腫大。若發現受檢者有脾腫大,應配合臨床症狀及其它檢查以作為診斷及治療的參考。

 
副脾

超音波檢查時,大約10%的受檢者在脾臟門部附近可以發現一個與脾臟同質性回音的結節,大約1至3公分,通常沒有臨床意義,每年定期追蹤即可。

  1. 肝癌的篩檢

慢性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(不論其肝功能正常與否)。

血親家族中有肝癌罹患者。

肝硬化或有慢性肝實質病變者。

長期大量飲酒者。

不明原因的肝功能異常者。

  1. 疑似「脂肪肝」高危險群者(如長期大量飲酒、高三酸甘油脂血症、肥胖症、營養過剩、糖尿病、長期服用藥物)。
  2. 臨床上疑似肝炎罹患者,或有黃疸症狀者。
  3. 肝臟良性腫瘤,如血管瘤、肝囊腫的追蹤。
  4. 疑似肝膽結石,肝鈣化點追蹤。
  5. 慢性膽囊炎罹患者。
  6. 膽囊良性腫瘤,如膽囊息肉的追蹤。
  7. 慢性胰臟炎及其腫瘤罹患者。
  8. 腎結石、腎盂腎炎、慢性腎實質病變、或腎病變如腎囊腫、腎水腫、腎腫瘤等。
  9. 腎功能異常者。
  10. 腹主動脈粥狀硬化或腹主動脈動脈瘤追蹤。
  11. 脾臟良性腫瘤或脾臟肥大追蹤者。
  12. 不明原因的上腹部疼痛時間,已超過兩個星期以上者。
  13. 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