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滋病毒與愛滋病

2016-03-29

愛滋病是由於感染愛滋病毒(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,HIV)所引起。一旦感染愛滋病毒,人類的免疫系統會漸漸受到侵襲而減弱,至無法扺抗外來的感染時,後天性免疫不全症候就產生,這就是所謂的愛滋病(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,AIDS)。

臨床表現:

早期症狀——類似一般感冒症狀,患者也可能只產生皮膚疹子或咽喉腫痛。

晚期症狀——

1.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。

2.不明原因的發燒與夜汗。

3.感到極度疲勞。

4.可能有腹瀉或大便習慣改變。

5.呼吸困難、乾咳。

6.有頸部、腋下、鼠蹊部淋巴結腫大。

7.異常或少見的感染症。

潛伏期:指感染後到出現臨床症狀的期間,一般是5 -10年

傳染途徑及預防方法:

1.可由愛滋患者血液傳染,所以應避免共用針頭、針筒、輸液等醫療器材,或者刮鬍刀、牙刷等私人用品。另外,罹患愛滋的婦女也會經由血液垂直傳染給胎兒,所以必須採取防護措施。

2.可由愛滋患者的精液或陰道分泌物經由性行為傳染,所以最好選擇單一安全性伴侶。若有新的性伴侶,事先應了解對方是否罹患性傳染疾病,如梅毒等,如果無法確定則應避免性行為或採取保護措施,如使用保險套。應避免與愛滋病或性傳染疾病的高危險群進行性行為,一般認為如經由接吻等行為的唾液接觸並不會傳染愛滋病毒。

3.愛滋病毒可經由母親餵母乳傳染給嬰兒,因此若孕婦罹患愛滋病,產後不能哺乳。

4.蚊蟲叮咬不致於傳染愛滋病毒。

5.與愛滋患者一起用餐,並不會感染愛滋病毒。

  1. 加強婚前健檢及產前愛滋篩檢

國內現況: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,國內愛滋感染者截至104年5月,累計已有3萬635人,而台北市平均每天有1人被診斷感染愛滋病毒,近年感染途徑以男性間性行為為主。

什麼時候需要找醫師?

1.如果發現自己有可能感染到愛滋病毒的時候。

2.在空窗期間還是可能把病毒傳染給他人,所以須作防護措施,也不可以去捐血。

3.若發現自己已感染愛滋病毒,則需早期就醫、早期治療。

預防投藥方法:疑似遭感染者首次抽血若驗到抗體,不代表已遭感染,而是帶有傳染者本身抗體,需預防性投藥1個月後追蹤病毒量,至少觀察3個月甚至更久,若抗體消失且無驗到病毒,表示沒遭感染,若持續都有抗體且驗到病毒,表示已感染,需終生服藥。

疾病管制局提醒,如不慎發生不安全性行為,要趕快在72小時內,到全國41家愛滋病指定醫院評估,接受自費抗病毒藥物,作為預防性投藥。疾管局指出,國外研究證實,針扎或男男間性行為者在事後投藥,愛滋感染機率可降低8成。但如果是反覆發生高風險性行為者,應從改變行為做起,不建議給藥,因為藥物有副作用,濫用也會產生抗藥性。

資料來源:衛生署疾管局第三組